学科方向四:建筑热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建筑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和热电制冷利用技术,已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现有师资18人, 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7名,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名。
主要研究内容:(1)建筑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创立了较系统的“湿能技术”体系。研究开发热质微元循环芯、热质大循环对、间接液体除湿芯、多级液体除湿方法、多级湿能空气处理方法、基于湿能理论空气处理循环构造法等核心专利技术;研究基于“湿能技术”的新型高效空调产品和规模化低品位能量回收技术。(2)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主要开展新型节能建筑墙体材料开发理论与技术研究、复合墙体材料节能技术研究、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研究、建筑围护护结构节能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优化理论与技术研究。(3)热电制冷利用技术。在热电制冷技术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为热电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基础理论和应用软件支持;为热电制冷系统传热强化,提高系统性能,提供新型基础技术支持;为分散性节能减排、特殊条件下局部温度精确控制和保障提供开发思路和基础技术支持。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1)产学研相结合、创新能力强。建立了湖南省“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我校三力高科企业主要技术支持方向之一,开创性地提出了气体或空气的“湿能”概念,并较系统地创立了“湿能技术”体系——基于吸湿性液体与气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对空气中的水蒸汽的能量进行转化利用的技术。技术成果转化效果卓著,年均直接经济效益达到600余万元。(2)充分、先进的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依托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氡实验室”,借力层次完整(从本科到博士后)的核科学与工程教学科研体系,建筑环境安全相关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特色和成效十分显著。
主要成果和突破:(1)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2)获得国家专利13项,并实现技术转化成果,建设期间横向经费达到7500余万元。(3)完成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获得省级大学生(本科)创新项目1项,积极组织参与全国“美的空调设计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2项,获得全国优胜奖1项,积极参加“人环奖”等全国性专业竞赛项目。(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其他项目5项。(5)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28篇,其中SCI、EI检索12篇。
学术带头人刘泽华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1月生,1989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教务处处长,现任南华大学规划基建处处长,是省重点及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的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产学研示范基地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暖通空调”负责人、省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衡阳市制冷学会理事长。1994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10月-2006年9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都市环境及空调节能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共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分别在专业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7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10篇,主编教材1部。
学术骨干陈刚教授,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公用设备(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衡阳市制冷学会秘书长,南华大学教学名师,曾任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现南华大学规划基建处副处长。先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优秀工作者、南华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南华大学优秀教师、南华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南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个人、南华大学优秀班主任、衡阳市科协学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分别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1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省部级科研和教研课题20余项。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主编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南省优秀教材1部, 21世纪专业规划教材2部, 编著出版专业书籍1部,获国家专利2项。
学术骨干罗清海教授,男,1969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省住建厅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CSSCI、CSCD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10项;主编教材3本,参编教材1本;获省级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导师)。
学术骨干刘迎云教授,女,中共党员,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暖通专业,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在日本新泻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都市环境研究),1989年3月到南华大学(原衡阳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长期以来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空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主要课程。并以室内空气品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了湖南省自然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在专业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5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部,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1世纪高等教育环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1部。
顾炜莉,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专利2项,在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8篇,参编教材2部。
李惠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女,1975年4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武汉城建学院。全国公用设备(暖通空调)注册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南华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系教师。主讲《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和《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等本科生课程。主要从事暖通空调节能与自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等为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部。
刘源全,女, 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副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承担过多项建筑工程项目设备专业的设计、监理。自1994年以来,一直从事“流体输配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和治理”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以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2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5余篇,其中ISTP收录3篇,教研论文3篇;主编教材两部,主编的《建筑设备》获出版社颁发的优秀教材评比“特等奖”。主持和参与了省、市级课题5项,指导学生省、校级课题2项,校级教研课题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建筑设备》多媒体课件竞赛校级3等奖1项。
学科方向四师资队伍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目前指导研究生数 |
入选人才计划 |
博士生 |
硕士生 |
1 |
刘泽华 |
1966-01 |
博士 |
教授 |
0 |
6 |
|
2 |
陈 刚 |
1968-09 |
硕士 |
教授 |
0 |
4 |
省121人才工程人选 |
3 |
罗清海 |
1969-06 |
博士 |
教授 |
0 |
4 |
|
4 |
刘迎云 |
1964-03 |
硕士 |
教授 |
0 |
3 |
|
5 |
廖建军 |
1965-07 |
硕士 |
教授 |
0 |
3 |
|
6 |
彭成 |
1983-05 |
博士 |
讲师 |
0 |
2 |
|
7 |
顾炜莉 |
1974-10 |
硕士 |
副教授 |
0 |
3 |
|
8 |
唐东山 |
1967-09 |
博士 |
副教授 |
0 |
2 |
|
9 |
曾慧兰 |
1986-09 |
博士 |
讲师 |
0 |
0 |
|
10 |
胡萍 |
1983-09 |
博士 |
讲师 |
0 |
0 |
|
11 |
李惠敏 |
1975-04 |
硕士 |
副教授 |
0 |
0 |
|
12 |
涂敏 |
1982-05 |
博士 |
讲师 |
0 |
0 |
|
13 |
刘源全 |
1966-11 |
学士 |
副教授 |
0 |
0 |
|
14 |
邓钦文 |
1982-6 |
硕士 |
副教授 |
0 |
0 |
|
15 |
宁勇飞 |
1973-12 |
硕士 |
讲师 |
0 |
0 |
|
16 |
肖勇 |
1985-10 |
硕士 |
助教 |
0 |
0 |
|
17 |
胡艳 |
1987-08 |
硕士 |
助教 |
0 |
0 |
|
18 |
邹品玉 |
1987-08 |
硕士 |
助教 |
0 |
0 |
|